> 财政新闻
> 图片新闻
> 通知公告
河源市2014年一季度财政收支情况通报
今年以来,全市各级财税部门按照“稳中求进、好中求快”的总基调,科学分析形势,加强协调联动,进一步强化财税征收。加强资金筹集,压减行政经费,为打造“广东绿谷”、建设幸福河源提供财力保障。现将我市2014年1-3月份财政收支完成情况汇报如下:
一、全市财政预算收支基本情况
(一)税收总收入完成情况。1-3月,我市税收总收入完成203,935万元,增长17.60%,其中:国税税收总收入完成89,463万元,增长10.06%;地税税收总收入完成114,472万元,增长24.26%。
(二)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情况。1-3月份,全市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2,419万元,比去年同期的87,814万元,增收24,605万元,增长28.02%,其中:地方库税收收入完成80,660万元,同比增长23.95%;非税收入完成31,759万元,同比增长39.67%,非税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28.25%。
(三)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在全省排位。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量排全省第19位;增长速度在全省21个市排名第2位,增幅高于全省平均增长水平(16.22%)11.8个百分点、高于粤东西北地区平均增幅(14.31%)13.71个百分点,高于粤北地区平均增幅(20.53%)7.49个百分点;财政收入质量(税收比重从大到小)全省排第8位。
(四)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情况:1-3月份,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444,460万元,较去年同期增加57,391万元,增长14.83%。
二、财政收支主要特点
1-3月,我市财政收入呈现“增幅回升、质量稳定、差异明显”,财政支出“平稳增长、突出民生”的特点。
(一)财政收入增幅大幅回升。1-3月,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2419万元,增长28.02%。1月、2月、3月财政收入累计增幅分别为24.22%、12.37%、28.02%,成“V”字型走势。财政收入增幅在全省的排名由2月份的第18位提升到第2位。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,税收比重达到71.75%,收入质量在全省排第8位。
(二)财政收入增长不均衡。财政收入总体实现快速增长,但部门之间、区域之间、税种之间增幅差异明显。分部门看,1-3月,地税部门税收收入、财政部门非税收入增幅成“V”型走势,国税部门税收收入增幅呈“Λ”型走势,地税部门累计收入增长30.55%,国税部门累计收入增长5.50%,增幅相差25.05个百分点。分区域看,增幅最高的紫金县收入增长41.05%,增幅最低的连平县收入增长5.50%,增幅相差35.55个百分点。分税种看,共享税种增长11.58%,地方库税种增长44.47%,增幅相差32.88个百分点。
(三)财政支出平稳增长。1-3月,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444,460万元,增支57,391万元,增长14.83%。其中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、农林水支出、教育支出分别增支32357万元、14639万元、8482万元,财政支出的增量集中在民生项目。
三、影响财政收支的主要因素
(一)早部署强督导促进财税增收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财税工作,财税部门狠抓落实,有效促进财税增收。一是早作部署。市委市政府在年初将财税收入增长情况纳入“三赛”考核指标,并层层分解目标责任。二是加强督导。市政府在3月份召开全市财税工作会议,准确分析当前的形势变化,指出当前面临的机遇和工作的重点,提出一季度的财税收入目标。市财政局按照“分工分片”抓收入的工作要求,所有局领导分别到挂钩县区了解收入情况,督促县区加强财税收入分析和征管,促进了财税收入的回升。
(二)经济平稳增长带动税收增收。1-2月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、增加值分别完成143.32亿元和32.05亿元,增长20.4%和15.8%;大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.1%;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.81亿元,同比增长66.8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.23亿元,同比增长9.6%;进出口总额2.88亿美元,同比增长15.3%。工业生产、投资、消费、出口均实现平稳增长,有效拉动税收增收。
(三)房地产业是拉动税收增长的主动力。1-2月,房地产销售面积、销售额分别增长26.2%和18.2%,房地产业畅旺带动税收增收。1-3月,全市房地产业完成地方库税收收入2.71亿元,增长53.73%,拉动地方库税收收入增长14.58个百分点。
(四)影响财政支出的因素。一是医疗卫生支出增支2.85亿元,主要是加快拨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资金进度,加大对乡镇卫生院、中医院、妇幼保健院补助。二是农林水事务支出增支1.46亿元,主要是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林业建设支出。三是教育支出增支0.85亿元,主要是教育创强增加支出。四是各级政府落实中央“八项规定”,压减行政经费,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减支0.54亿元,
四、存在的困难和问题
1-3月,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,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,财政增收压力很大。
(一)经济基础不够牢固。
1-2月,我市多项经济指标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,但也存在不确定因素,一是工业生产存在困难,16个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有8个出现负增长,工业经济后劲不足。二是房地产新开工面积、房屋竣工面积分别增长-34.6%和-88.3%,房地产业是当前税收增长的主要来源,后期形势不容乐观。
(二)主体税种增长乏力。
1-3月,增值税、营业税、企业所得税三大主体税种分别增长0.36%、14.41%、19.20%,低于税收平均增幅23.59、9.54、4.75个百分点。其中:连平县增值税增长-25.14%,东源县、和平县、龙川县营业税分别增长-17.58%、-7.83%、-7.06%,和平县、龙川县企业所得税分别增长-22.25%、-0.63%。
(三)矿产业税收大幅下降。
今年以来,铁矿石价格持续走低,尽管我市铁矿石产量同比增长22.8%,但受价格因素影响,1-3月,矿产企业税收完成1.79亿元(国税),增长-27.04%,其中:大顶铁矿、天欧矿业、天高矿业、珠江矿业均为负增长,坚基矿业基本持平。
1-3月,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,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,圆满完成了市政府提出的财政收入一季度“开门红”的目标,接下来要围绕半年“双过半”的工作目标抓好落实。一是要保持财政收入平稳增长,避免大起大落。二是要加强财税收支分析,特别是经济指标与收入增幅相悖的情况,如东源、龙川、和平固定资产投资实现高速增长,但营业税出现负增长,财税部门要高度关注。三是要加快支出进度,今年省财政厅高度重视财政支出进度,将每季度财政支出进度与省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挂钩,对连续3个月支出进度达不到序时进度且在全省排名后3名的市、省直管县进行通报批评,并采取约谈机制。各县区务必高度重视财政支出工作,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财政支出进度达到序时进度。